11月23日,小米集团公布Q3业绩,总收入达人民币781亿元,同比增长8.2%;经调整净利润达人民币52亿元,同比增长25.4%。“手机 X AIoT”核心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显著成效,各业务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小米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以及高端、新零售的战略定力和持续耐心,正在不断带来惊喜和蜕变。本季度小米互联网业务活力爆发,手机X AIoT战略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截至2021年11月22日,全球MIUI 30天月活用户数突破5亿。2021年初至今,全球MIUI新增月活用户约1亿,国内月活用户增长1865万。基于高端和多元化用户人群不断开拓,小米互联网业务在全球市场增长迅猛。面对国内市场激烈的存量竞争环境,小米国内MIUI月活用户依然获得了1800多万的新增用户。2021年Q3,小米互联网业务收入达人民币73亿元,同比增长27.1%,再创单季历史新高。尤其境外互联网业务表现强劲,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翻倍增长,达人民币15亿元。
智能手机业务砥砺奋进,高端市场竞争力继续提升。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定价3000人民币或以上及境外定价300欧元及以上的高端旗舰手机出货量近1800万台,占比超12%。其中,境外定价在300欧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80.0%。
AIoT业务保持强势领先地位,延续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首次破4亿;小米智能电视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中国大陆出货量连续十一个季度稳居第一。
报告期内,小米继续坚持技术为本,巩固产品核心竞争力。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累计研发支出人民币93亿元,同比增长51.4%;截至2021年9月30日,小米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3,919人,在总员工数中占比超过44%。同时,小米以技术为本赋能行业发展,在企业援助、适老化认证、人才培育上贡献力量,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2021年第三季度,尽管受到核心部件全球供应紧张的影响,小米依然实现了稳定的供货水平。2021年Q3,小米智能手机收入人民币478亿元,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390万台。
小米手机高端化稳步推进,双品牌策略继续取得成绩,系列产品精准定位,触达更多用户群体,积极寻求增量市场。
小米品牌相继推出主打黑科技MIX系列、高端旗舰数字系列、全新时尚潮流Civi系列,高端出货量稳步增长。2021年前三个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定价3000人民币或以上及境外定价300欧元及以上的高端旗舰手机出货量近1800万台,占比超12%,已经远超去年全年的1000万台。其中,小米境外定价在300欧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80.0%。
Redmi品牌坚持高端产品大众化,大众产品品质化。Redmi Note 11 Pro+配置120w有线秒充,给用户带去更优质的产品体验。Redmi Note 11系列产品上市后11天内销量即突破100万台。
小米积极拓展渠道布局,进一步加强全渠道建设,以高效率、高周转的数字化经营模式,为更多用户提供全场景的消费体验。依托全渠道发力,今年双11购物节期间小米全渠道支付金额破人民币193亿元。截至2021年10月30日,小米线家。
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互联网业务增长强劲,收入人民币73亿元,同比增长27.1%,再创单季历史新高,生态活力持续扩大,商业化能力稳步提高。
小米互联网服务用户规模保持增长,活跃度明显增加。截至2021年11月22日,全球MIUI 30天活跃用户突破5亿。互联网活跃用户增速强劲,成长步伐进一步加快。2021年初至今,全球MIUI新增月活用户约1亿,国内月活用户增长1865万。
与此同时,小米互联网多元化业务表现出色,商业生态活力持续提高。本季度广告业务收入创下单季历史新高,达到人民币48亿元,同比增长44.7%,连续7个季度环比增长。
随着境外市场的持续深入拓展,全球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小米境外互联网业务竞争力显著增强,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达人民币15亿元,同比暴增110.0%,再创历史新高,占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19.9%。
小米还持续针对用户核心诉求,从底层框架到上层应用都更加细致优化,提升用户体验。8月推出MIUI 12.5 增强版,通过液态存储、量子内存、焦点计算和智能均衡等四大技术,保证应用流畅稳定。11月推出自研环形冷泵散热技术,进一步优化手机在高负荷运转下的使用体验。
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境外市场收入人民币409亿元,占总收入的52.4%。根据Canalys统计,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三季度小米在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11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一;境外市场渠道力显著增强,本季度在除印度外境外运营商渠道,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680万台,同比增长超130%。
小米在成熟市场的运营效率继续提升,欧洲市场业务稳步推进。根据Canalys统计,2021年Q3,小米在欧洲地区智能手机市占率达到21.5%。此外,在西欧地区,小米市占率达到17.0%,出货量稳居前三;同时运营商市场优势凸显,据Canalys数据,小米在西欧地区运营商渠道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4.6%上升至今年第三季度的13.0%。新兴市场保持上升势头。Canalys数据显示,2021年Q3,小米智能手机在拉美、中东及非洲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1.5%、16.3%和7.3%。
2021年第三季度,受疫情影响,全球海运物流费用直线上涨,但小米基于坚实的业务基础且保持高效运营,AIoT与生活消费生态活力持续扩大,互联互通体验持续升级。境外IoT收入继续提升并达到历史新高。
作为智能生活领先者,小米以多元丰富的智能产品,持续渗透用户的衣食住行,多场景全方位布局智能生活。
小米智能电视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稳居中国第一和全球前五。同时,小米重点拓展智能家电高端品类,推出米家冰箱十字四门尊享版、米家免洗扫拖机器人、米家新风空调等系列新品。此外,在客厅,厨卫等场景推出智能门锁X、米家高温无线洗地机、跨界烟灶套装S1系列等新品,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今年双11购物节期间,小米家电全品类在京东家电巅峰日竞速排行榜中,累计销售额排名第三。小米在智能设备可穿戴产品领域表现优异。根据Canalys数据,2021年Q3,小米可穿戴腕带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小米在智能生活领域已形成长期领先趋势。截至2021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及笔记本电脑)首次破4亿,同比增长33.1%;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及笔记本电脑)用户数800万,同比增长42.8%。2021年9月,米家App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39.0%,达到5990万。小爱同学月活用户数达1.05亿,同比增长34.1%。
基于手机×AIoT 核心战略,小米各项业务保持稳健成长。可以预见,随着在手机、IoT 和境外互联网等业务同步发力,小米中长期成长趋势已经确定。(永文)
“生物育种知多少”系列直播④“农业黑科技”来了!生物育种“魔法”如何实现?
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结合实际需求,李兴洋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和中国科工三院相关专家针对高寒地区雪上技巧项目研发了北斗导航U型场地数字化测试系统,用来精确采集运动员的信息数据。
本届北京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共收获三枚奖牌。赛末盘点,我们将目光聚焦到速滑运动员的重要装备——头盔上。冬奥赛场上他们的头盔极具中国风,不但威风凛凛,而且科技满满。
北京时间2月20日晚8点整,为期17天的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圆满落下帷幕。
赛后,根据“科技冬奥”项目要求,团队还将给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解决方案和低碳成果全球宣传方案,向全球展示北京冬奥的低碳行动和减排贡献。
近日,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通过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干涉仪上的MATISSE仪器,在星系NGC1068中心观测到宇宙尘埃环,其间隐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激光驱动离子加速已经被用于开发一种紧凑而高效的等离子体加速器,该加速器可应用于癌症治疗、核聚变和高能物理。
随后,陈锐志再回芬兰大地测量研究所,担任导航定位研究室主任,并成为该研究室终身教授,这也是芬兰聘任的第一位华人教授。
当前,元宇宙产业的全球不均衡发展态势正在加速形成,我国也应进一步强化元宇宙相关科技产业布局,在未来元宇宙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
新春伊始,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园里的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忙碌,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们忙着分装袋装螺蛳粉。
2021年,成都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方式——完善“科创投、科创贷、科创贴、科创保、科创券”五创服务链条,持续上新“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第二代“星链”计划表示担忧。
活跃的超大质量黑洞作为活动星系中心的“引擎”,吸积黑洞周围物质时,会形成旋转的吸积盘,将大量的气体电离并“吹向”星际空间,形成高速外流。
据葛健介绍,来自国内外30多所大学和研究所200多位天文学家参与的卫星科学团队,目前已完成卫星项目的科学目标研究。
“超软X射线源是Ⅰa型超新星最可能的前身天体,是由一颗致密的大质量白矮星主星和一颗主序星或巨星等组成的激变双星。”
如何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宁夏要发挥评价机制的“杠杆”作用。宁夏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人勤春来早。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于河智慧农业产业园的大棚内,红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大棚里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
距离目标物30厘米远就可以秒杀新冠病毒和细菌,灭活率分别达99.93%和99.99%,无臭氧、无残留、无衍生毒。
获得女子1000米决赛金牌的日本选手高木美帆,以1分13秒19的成绩再次打破了冬奥会纪录,至此,“冰丝带”里已诞生了10项冬奥会纪录和一项新的世界纪录。